学术研究

我校师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no Letters》和《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发表学术论文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文/张冲 审校/赵志伟 审核/徐三魁 2024-05-10 17:24 浏览:次
摄影 审校 赵志伟
审核 徐三魁 分类

近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张冲博士在国际纳米材料领域顶级期刊《Nano Letters》(IF = 10.8)以及国际化学领域顶级期刊《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IF = 20.6)上先后发表了题为“Metal clusters confined in chiral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 for circularly-polarized-luminescence inks”(DOI:10.1021/acs.nanolett.3c04698)和“Emergent induced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in host–guest crystalline porous assemblies” (DOI: 10.1016/j.ccr.2024.215859)的封面研究型论文和综述论文。张冲博士均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赵帅为第二作者,郑州大学臧双全教授以及河南理工大学董喜燕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河南工业大学分别为第二和第一通讯单位。

圆偏振发光手性材料在三维光学显示、加密、手性光电器件和圆偏振发光开关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论文一采用一种通用的主-客方法以手性主体内的手性微环境扰动客体团簇,首次赋予金和银纳米团簇手性光学活性,同时增强了发光效率。考虑到金属团簇良好的稳定性和诱导的CPL,以及手性MOF-纳米团簇复合材料的可加工性,制备了圆偏振发光油墨,继而通过三维打印构筑了一个具有CPL活性的立体模型。

论文二对本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研究性工作(Adv. Mater.2020, 32, 2002914;Adv. Mater.2022, 34, 2109496;Nano Res.2023, 16, 7452-7458;J. Mater. Chem. C, 2023, 11, 14545-14550;Nano Lett.2024, 24, 2048–2056)进行了总结并结合该领域代表性工作,综述了基于晶态多孔材料为主体,主客体相互作用诱导CPL领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其中晶态多孔主体包括金属-有机框架(MOFs)、共价有机框架(COFs)、金属-有机笼(MOCs)、有机笼(OCs)、氢键有机组装体(HOAs),客体包括手性基团或发光团,如染料、量子点、配合物、上转换纳米粒子等。此外,概述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该领域的未来展望,以期为基于主客体作用的CPL晶态多孔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工业大学博士基金等项目的资助。这些成果将有力提升我校材料学科ESI排名和学科影响力,促进我校“双一流”创建。

(责任编辑:张宾)
Baidu